大皖新闻讯 10月14日,记者从安徽省消保委了解到,2025年3月以来,安徽省各级消保委陆续接到“上门回收黄金”服务投诉,所涉纠纷特征鲜明、手段典型、侵害性强。
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,安徽省消保委特发布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要全程监督交易过程,在回收黄金时要求回收人员出示身份与资质证明,现场核验秤具,并对验金、称重、检测等环节全程监督、拍照或录像,留存证据。
(资料图)
投诉:涉及虚高报价、秤上做手脚等
据介绍,数据显示,“上门回收黄金”纠纷中权益受侵害的主要为年轻群体,不法经营者利用该群体在贵金属交易中信息不对称、防范能力不足的状况,在流动、隐蔽的交易场景中,通过虚高报价、秤上做手脚、擅自熔炼黄金和虚报折损费等手段设陷牟利,在几分钟内让黄金价值“缩水”,并在得手后迅速通过第三方转移黄金。
安徽省消保委提醒,“上门回收黄金”主要风险涉及价格不透明,实付金额“缩水”。线上承诺高价,实际交易时以折旧费、提纯费、服务费甚至平台信息费等名目削减实付金额。同时,称重不规范,实际重量“瘦身”,交易中使用未经法定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,在未明确告知并获得最终同意的情况下,擅自剪断、熔炼使黄金失去原有的形态和工艺特征,破坏证据,并以“工艺损耗”等为由减少结算克重。
此外还存在检测不专业,实际成色“降档”。不使用专业检测设备,仅凭火烧等“土”方法主观判定成色,以“纯度不足”等理由降低品质随意压价。不法经营者利用流动身份,并借助得手后迅速转移黄金等手段,刻意营造“无固定地址、无明确主体、无追溯凭证”的“三无”局面,纠纷发生后难以有效联系,维权困难。
提示:回收时要对验金等环节全程监督、录像
安徽省消保委提示广大消费者,回收黄金时要选择正规回收渠道。优先考虑信誉良好的品牌金店、银行或具备实体店与合法资质的回收经营户。对网络平台推介的服务,要主动核实其相关登记信息。要注意事先明确交易细节。通过可留存的方式,提前约定回收价格、计价方式、全部费用、检测方法与损耗标准等关键信息,避免口头承诺。
同时,消费者要全程监督交易过程。要求回收人员出示身份与资质证明,现场核验秤具,并对验金、称重、检测等环节全程监督、拍照或录像,留存证据。并仔细核对交易协议,交易完成后认真核对回收凭证,确保品类、克重、单价、总额、扣款理由等信息完整准确,拒绝签署空白或不完整文件。消费者要注意,留存黄金购买凭证、线上沟通记录、交易过程影像资料、回收协议与支付记录。
安徽省消保委建议经营者应充分履行告知义务,尤其是熔炼环节前,就产品纯度、折旧、扣款等关键信息应如实告知并经售卖者确认。若产生争议,售卖者可先行与商家协商;如发现利用高价宣传诱导、隐瞒部分费用并在结算中加收价格等涉嫌违法行为,应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、公安机关等部门投诉举报。
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曹芸
编辑 张大为